芙蓉国评论丨莲城e评:增厚“绿色家底”,共建美丽中国
2025-04-11 10:21:31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新湘潭客户端 | 编辑:周冠成 |         

文/卜钰玲

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擘画美丽中国蓝图,以“扩绿、兴绿、护绿”三绿并举的战略思维,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。建设美丽中国非一朝一夕之功,需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谋长远,用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韧劲抓落实,在中华大地泼墨挥毫,绘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时代画卷。

扩绿提质筑根基,让生态屏障层林尽染。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5%,贡献了约25%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。经过持续努力,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了“绿围脖”,科尔沁沙地正重现草原风光。同时要看到,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仍然不足,质量效益还不够高。当以“四库”联动理念为牵引,通过优化林分结构,让针阔混交林涵养水土,让经济林释放富民红利,让碳汇林积蓄生态资本,使乔木灌木草甸错落有致,令退化草场重现“风吹草低”的盛景,真正实现“造一片、活一片、美一片”。

兴业富民添动能,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。林草资源既是生态宝藏,更是发展富矿。当以“点绿成金”的智慧,在国有林场转型中培育森林康养新业态,在集体林权改革中激活“沉睡资产”,在碳汇交易机制创新中开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。如,福建三明推出的林票制度改革,让林农凭一纸票据即可参与碳汇交易;浙江安吉的竹林碳汇项目,使毛竹每公顷年增收超万元。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通过“光伏+治沙”模式,建成6000平方公里绿洲的同时,年发电量达40亿千瓦时。这些创新实践表明,发展林下经济、生态旅游、生物质能源等绿色产业,既能守住生态红线,又能创造GDP增长点,让沉睡的绿色资源变成流动的财富活水。

护绿守正谋长远,让文明薪火代代相传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“推进美丽中国建设”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,聚焦建设美丽中国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当代人勠力同心,更要为子孙后代计之深远。从“蚂蚁森林”里亿万人指尖种下的虚拟树苗,到社区街角见缝插针的口袋公园;从长江沿岸“十年禁渔”的坚定守护,到乡村山野护林员的深情守望,生态文明建设正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共治转变。当城市阳台种满“垂直森林”,当孩童心里被播撒上绿色种子,当人人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,生态文明就会在代际传承中永续发展。

美丽中国建设恰似一场永不停歇的绿色接力。从塞罕坝林场的“黄沙遮天日”到“绿海接碧空”,从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的久久为功到三北防护林的绵延万里,实践反复证明:当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民族血脉,当绿色发展成为全民共识,神州大地必将焕发“绿杨烟外晓寒轻,红杏枝头春意闹”的勃勃生机。让我们携手并肩,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弘扬生态文化,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,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、生机勃发。

责编:周冠成

来源:新湘潭客户端

岳塘要闻
视频精选
精选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